中安效能网欢迎您! 效能热线:96980

全心全意驻村服务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安庆市桐城市黄甲镇水岭村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纪实

2023-12-11 15:30 来源:中安效能 收藏 打印

  安庆市桐城市黄甲镇水岭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2004年由中岭、五岭、水磨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29个村民组1789口人。以前的水岭村是重点帮扶的深度贫困村之一,2017年全村出列,经动态调整后,目前建档立卡的脱贫户312户1135人。水岭村是桐城小花茶的主产区之一,全村茶园面积4000余亩,茶叶总产量达50吨。村域面积18.8平方公里,山多地缺,村民大多分散居住。伴随着历史遗留问题,村民诉求多、上访多,各项工作推进缓慢,曾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

  为改变村级面貌,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下沉一线、全面走访,将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列为工作重点,锐意开拓、主动求变、勤为善为,干群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正意气风发地带领着全村干群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水岭村获得安徽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美丽乡村中心村、省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终端站点、第七届安庆市文明村、第六批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安庆市第八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水岭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万聪被评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参加安庆市“乡村振兴有我”选派第一书记擂台比武决赛获三等奖,撰写的典型案例《村民“唱主角”共谱乡村振兴新篇章》入选全省百个选派村发展典型案例。

  画好一张图。全面摸排走访,熟悉村情村貌,是干好工作的第一步。水岭村驻村工作队不怕山高路远,在全面入户走访、多轮排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到任期结束完成既定工作目标。比如水岭村有一条1.7公里的断头路,影响6个村民组118户409人的出行,一直是村民反映的热点。经了解,修建这条路立项难度大、筹资难度大、施工难度大,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会商后决定迎难而上,将其列入三年工作规划中,稳步实施。经与林业、水利、交通、资规等部门的多次对接,驻村工作队带领有关专家徒步往返不下20趟,目前已利用争取的库扶资金对土坯路进行了初步拉通,正在对接涉及桥梁建设和后续道路硬化问题,任期结束有望全部完工通车。

  凝聚一股劲。坚持把广泛凝聚党员群众的力量作为干事的基础、成事的关键,唤起了党员群众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热情。结合换届选举,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村“两委”成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至6人,平均年龄33岁。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成员全力打造“为民服务一块抓、弱势群体一块帮、环境卫生一块清、乡村振兴一起干”的服务共同体,真正把“真情换真心”落到实处。主张党员群众带着问题和建议参会,把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开成谋划会、协商会,提高会议的质量,调动党员群众议事的积极性。打造“村民说事”这一党建创新品牌,老百姓白天家中无人,“村民说事会”定在晚上到村民家里举行,比如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家最为关心的茶园补偿问题,驻村工作队通过组织村民讨论,很快达成了共识。通过“村民说事”这种接地气、零距离的矛盾处理法,说“通”了村情民意,说“消”了各类矛盾,说“清”了发展思路,说“好”了村务管理,说“转”了干部作风,切实让老百姓看到了水岭村的改变,也让他们感受到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抓住“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党建活动,组织党员赴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开展“学习百年党史,重温红色记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党建就是凝聚力,曾经挂牌的“软弱涣散村”,如今成为干群关系良好的典型。在参加村里“七一”党员大会时,82岁的老党员、退休教师、“安庆好人”方正道向村集体捐赠1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万聪(右一)在木耳基地查看木耳长势

  找准一条路。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农村产业发展好不好,快不快,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成色。发展路子千万条,但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当地,家家都有茶园,水岭村坚持“唱山歌”,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着力建设文明乡风,走出一条“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发展之路。在“富口袋”上,驻村工作队协调市县两级交通、林业、水利、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引进项目资金达190余万元,大力支持村级事业发展,带动群众与村集体增收。一方面,巩固发展茶叶产业,将原先发包的村集体茶厂收回自营,作为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试点。以前出租时每年只有2万元租金,收回自营后,当年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2022年起每年稳定增收20万元以上。开展安庆市生态茶园示范创建,申报“桐城小花”品牌提升项目等,实现茶叶整体品牌提升。另一方面,拓展新的产业路径,积极发展香菇、木耳种植,新建香菇大棚,购置香菇烘干设备,建设冷库。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也带动村民就业。与一位乡贤合作,建设黄甲镇水岭村农产品展示中心,将香菇、木耳、竹笋等农产品的销售打包交给销售公司,走上市场化道路。此外,积极谋划推进十里桃花长廊、龙眠峡谷漂流等乡村旅游项目,为村民增收开辟新路径。在“富脑袋”上,水岭村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孝老爱亲、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引导村民组建水磨舞狮队,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破旧村变成了秀美村。走进水岭村,道路宽敞整洁、文化墙清新文明、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与山间风光交相呼应。可回顾刚驻村时,村内环境卫生脏、乱、差,乱搭乱建较多,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水岭村抓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注重统筹谋划,扎实推进改水、改厕、改绿和道路硬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全村共硬化通组道路近10公里,安装路灯230盏,拆除无功能建筑34处,改厕87户。如今的水岭村,乡村舞台和健身广场相辅相成,青砖碧瓦与绿水蓝天交相辉映,黑臭水体“变身”生态河道,泥泞小路变身平坦大道。站在村口放眼望去,碧水青山景色相宜,茶叶香菇长势喜人,男女老少欢声笑语,俨然一幅明净秀美的世外桃源画卷。

  “问题村”变成了示范村。前些年,水岭村常常是“干部干、群众看,风凉话、还不断”,信访问题突出,矛盾纠纷较多,甚至出现上级领导来村调研、村民半路拦车上访现象,一度令人“敬而远之”。驻村以来,水岭村驻村工作队从为民办实事入手,干群关系不断好转。鲍冲组的万爱东曾长期因电压不足、道路未通户等理由上访,村里积极争取供电、交通等部门帮助解决,并引导支持他发展养殖和苗木种植。万爱东不仅给村里送上锦旗,还当上了村民组长,从上访户变成了调解员。干群关系好了,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修建道路,家家户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解决断头路修建导致的防汛隐患,在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村民共捐款13余万元,并积极参与河道驳岸修建。“有事大家一起干、有难大家一起上”已成为水岭村干群共识,吸引许多镇村前来学习取经。

  “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受区位偏远、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水岭村集体经济曾十分薄弱,发展模式单一,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一度不足10万元,加之村级发展思路不够明晰,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错过很多发展机遇。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大家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建设50亩集体茶园,建成1100余平方米的香菇大棚,将村集体茶厂由发包收租转为自主经营,通过多措并举,大幅增加集体收入。2022年,水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3万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帮扶了村民农产品销售,而且吸纳在村人员就近务工。

编辑: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