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效能网欢迎您! 效能热线:96980

从校园到田园——裕安区教体局王兴中的驻村生活

2023-11-21 16:45 来源:中安效能 收藏 打印

  三年的驻村工作即将结束,王兴中回忆起自己两年前刚来到储渡村的情景,思绪渐渐飘散开来……

  2021年6月10日,裕安区教体局王兴中被选派到六安市裕安区罗集乡储渡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两年半的驻村生活,有奔波于田间地头的疲惫,有面对困难群众的辛酸,但是更多的是收获和取得成效后的欣慰……

  融入新集体,共谋新发展

  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后,他首先要转变角色,由教育工作者向村干部转换,必须融入村集体,与村“两委”想在一起、干在一起。2020年7月19日储渡村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经过一年的灾后重建,储渡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储渡村本来就是脱贫出列村,无论是村集体还是村民们,家底子都很薄,他驻村后首先走访老党员、老村干和特困群众,了解受灾一年来的生产恢复情况,家庭养殖情况。驻村不久,他们就带领村“两委”一道外出霍山、叶集等县区考察,随即指导村“两委”成立了六安市裕安区储渡商贸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储渡”牌商标,办起了静电复印纸分切厂,解决部分村民务工问题,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也拉近了他们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和村民们之间的距离。

  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储渡”品牌

  自驻村以来,他们积极想办法让土地增产、群众增收。储渡村有80%的稻田村民们用于种植稻虾共生水稻,工作队驻村后,立即着手为储渡村三个品牌的稻虾米申请了绿色认证,这三种品牌稻虾米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使得广大村民由出售稻谷转向出售优质大米,群众的收入有很大提高。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居家多为老年人,在家务农的老人种植的庄稼收成不好、销量不佳。得知这个情况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便向选派单位裕安区教体局领导求助,在他们的建议下,通过消费帮扶,解决了村民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罗集乡储渡村素来都有“稻虾米之乡”的美誉,驻村工作队三位同志和村干部商量村集体把该办的证件办下来,这样农副产品就可以流向市场了。于是他们开始着手申请商标、办理执照、设计包装、产品送检,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实现了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富民强村建设

  作为驻村工作队成员,必须着手眼前、谋划长远。在驻村工作队到储渡村之前,储渡村的集体产业还未实现“从0到1”的突破,于是他开始思考,要带领群众干点什么。通过走访、调研,大多数群众代表提出的建议是“种粮食”,但经过他们和村干部共同研讨,认为这不是村集体的唯一发展出路,于是便积极探索别的路子。后来,他们带领村“两委”到霍山、叶集等地参观学习黑木耳等食用菌种植,目前村已从叶集区引进黑木耳种植项目。同时,还帮助村里注册了六安市裕安区储渡商贸有限公司,公司经营稻虾米等农产品销售、劳务输出等项目。他们还把村民们的稻虾米申请入驻“扶贫832平台”,既解决了广大群众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又解决了群众用工问题,他们每一步都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储渡村的稻虾米实现了稳定增收的目标,且销售可观,村集体流转的土地仅水稻一项收入达70余万元。看到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信心百倍地工作,乡亲们也都纷纷跟着学。现在村里有部分农户都跟着一起种木耳,他们会积极给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一起创收,群众觉得有信心、有干劲、有奔头。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做群众的引路人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必须提高,村容村貌要有新变化。结合正在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他们开始调研走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首先,他们建议乡亲们把房前屋后都打扫干净,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乱堆乱放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他们询问乡亲们原因:“平时下地干活儿时间紧,忙不过来,没有时间打扫,把柴堆放在身边,方便些……”了解原因之后,他便和村干部一起商量对策,决定尝试建立储渡村人居环境评比红黑榜机制,评选挂牌“卫生示范户”、“最美庭院”,提高乡亲们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就这样,在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村的卫生示范户奖励制度建立起来了,并且成为全乡做得最好的。现在,村民们都树立了“主人翁”意识,能够自发打扫卫生了。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他们着手培养文明乡风,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扣分、整治,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基层治理也越来越好。2022年9月被评为第六届六安市“文明村镇”、2023年2月被评为裕安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荣誉来自于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

  回顾两年半的驻村时光,王兴中首先感谢选派单位裕安区教体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罗集乡储渡村“两委”给予的关爱。当他遇到困难时,他首先想到的是选派单位。罗集乡储渡村承载了他太多的回忆、美好的憧憬。在这两年多的时光里,和村干部一起为群众服务,践行初心使命,王兴中感到十分欣慰。现如今,牵挂、感激、依恋,种种情绪萦绕心头,他牵挂村里的“老湖头”排涝渠项目推进得是否顺利,牵挂储渡商贸公司的办公复印纸还有多少没有销售出去,牵挂村民们的稻虾米销售的价格如何,牵挂生病的乡亲是否康复,牵挂村里的独居老人生病怎么就医……还有许多不舍,舍不得离开这个田园风光、民风淳朴的乡村,舍不得同事们一起驻村的共同时光,舍不得自己亲手栽培的木耳……

  罗集乡储渡村早已成为他心之所向,成为他的第二故乡。(王欣)

编辑: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