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效能网欢迎您! 效能热线:96980

有梦才有远方——记六安市裕安区罗集乡储渡村驻村工作队二三事

2023-10-12 16:46 来源:中安效能 收藏 打印

  两年多来,无论阴晴雨雪,还是寒来暑往,总有一个个身影行走在罗集乡储渡村的田间地头、村头街尾,村民们见到他们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这已经成为村里大家最熟悉的场景。他们就是裕安区罗集乡储渡村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

  罗集乡储渡村是裕安区75个脱贫村之一,位于罗集乡的西北部,离罗集乡政府驻地5.5公里,北边与霍邱曹庙镇毗邻,下辖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635亩,710户,2349人,现有党员49名,全村于2017年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目标。

  随着角色的转变,改变的是工作对象、内容和方法,不变的是初心、信念、热情和决心。2021年6月10日,裕安区粮食物资储备中心的田苗、谢士林和裕安区教体局的王兴中等三名同志,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使命,来到裕安区罗集乡储渡村。

  对于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到来,有些村民不以为然,认为他们不过就是来“走走过场”,时间一到,立马走人。驻村之后,工作队的同志们联系部分老党员、老干部,走村串户,积极宣讲惠民政策。动员大会上,第一书记田苗同志说道:“驻村驻心,不负组织重托,我们工作队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工作两年以来,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真诚干事,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解除了村民们的质疑。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情,工作队的同志们一到储渡村,便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在一次走访中,副队长王兴中同志得知白鹅养殖户杨长福,老伴早年去世,带着智障儿子生活,自己70多岁,儿子又不能务工,是低保户,靠养殖生活,但饲养的白鹅没有销路。王兴中了解后,就发动同事、亲戚朋友、以前的学生等帮忙购买,解决了销售难题。王兴中经常到老杨家了解白鹅养殖和生活情况,每逢节假日都不忘带着礼品去看望老杨,老杨曾动情地说:“王老师就是我的亲人。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驻村工作队,我家不可能脱贫,更谈不上过富裕生活。”

  监测户安诗明,儿子安书杨在合肥师范学院读书,本人因脑梗,不能劳动,家属前几年去世。王兴中、谢士林两同志了解后,立即联系在合肥东卓电力有限公司的学生,帮助安书杨安排暑假工,解决他的经济困难,他们经常自己掏钱为他们爷俩买米买油,鼓励安书杨认真学习,报考研究生。安书杨动情地说:“有了党的惠民政策,我才能安心读书,我要刻苦学习,将来报效党和国家的恩情。”

  “党员干部,行要上,不行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田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田书记第一次去走访群众老谢时,老谢正躺在床上,咳得让人心颤。老谢老年丧子,儿媳妇改嫁,只能带着读初中的孙女,靠着低保金艰难度日,近年来又因为患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可谓一贫如洗。可上天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去年春天,病魔无情地夺走老谢的生命。可怜只剩下多病的老伴和孤苦的孙女。田苗不仅通过健康扶贫,报销了老谢治病时的绝大部分费用,还通过教育扶贫申请了寄宿生补贴。并且申报了每月900元的孤儿补助,同时向社会发起了爱心捐款,解决了她们的临时困难。办完爷爷的丧事后,小女孩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村里,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党和政府,我永远都不会是‘孤儿’,我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让第一书记田苗感触颇多,他把这封感谢信夹在工作笔记里,又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我们以真心待群众、群众亦会真心待我们,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是我们驻村工作队的职责。”在裕安区教体局的帮扶下,老谢的孙女中考毕业后,顺利就读阜阳师范学院定向师范专业,很快将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21年7月23日,工作队驻村一个月后,就带领村“两委”到霍山但家庙、黑石渡等乡镇考察学习,经过考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储渡村于2022年8月18日,成立了六安市裕安区储渡商贸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储渡”牌商标,办起了静电复印纸厂,生产A3、A4办公用纸,解决了10余人的务工,当年集体经济增收3.69万元。

  储渡村是小龙虾养殖基地,全村2000多亩稻虾田,年产无公害大米1000吨,由于没有人指导,水稻按照普通价格出售。看到这种情况后,田苗和其他工作队成员,立即为“储渡”牌稻虾米申请了绿色认证,2022年“储渡”牌稻虾米入选裕安区扶贫产品。当年销售稻虾米15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3.92万元。为了进一步提高“储渡”牌稻虾米质量,提升“储渡”稻虾米品牌效应,2023年5月6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谋划,以储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流转本村储渡组土地538亩,用于优质水稻种植,逐步由“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迈进,让村民的收入迈向更高的台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耕文化的缺失也越来越明显。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十分关注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同时也对农业技术和精神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和需求。因此,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储渡村集体有了自己流转的土地,有了一个闲置的校舍,工作队就和村“两委”谋划,准备申报一个“农垦文化研学基地”项目,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储渡、熟悉储渡、认可储渡的产品。目前,工作队已联系了安徽师范大学杨效忠教授,正在制定可行性报告。

  驻村两年多时间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都很少休息,瓢泼大雨中,群众的屋檐下,有他们核算收入泥雨共粘的身影;赤日炎炎里,群众的鸭棚旁,有他们产业验收大汗淋漓的疲惫;大雪纷飞时,群众的房前屋后,有他们探查住房安全、厕所改造、环境卫生踩出的深浅不一的足迹。在一次党员大会上,老党员胡配友动情地说:“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天天脑子里想的、心里装的、手上干的,都是怎样让村民们过上好生活。”为了找到一条适合农户持续稳定增收的路子,他们经常睡不好觉,经过反复思考,他们谋划着一步步的新途径,实现了村民们的一个个致富梦。

  经过两年的努力,储渡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1年的28.83万元,到2022年的57.58万元,人均纯收入1.64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有望能突破15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张成旺同志曾在党员大会上动情地对驻村工作队说:“于私我们不忍挽留你们,毕竟农村的条件艰苦,于公我们不能让你们离开,因为储渡太需要你们。”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裕安区的一个个帮扶故事让人动容,一名名党员干部让人钦佩。他们奔波操劳于春夏秋冬,顾盼流连于炊烟尽头,以赤子之心,公仆情怀,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用真心、真情,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

编辑: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