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效能网 > 细语效能

  • 2024-08-20 11:50
  • 来源: 综合内容
  • 作者:

  为积极响应国家保护好、挖掘好、宣传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号召,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西行图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其间拜访并参观了当地的红军长征过境陈列馆,培养时代新人、赓续红色血脉,我们时刻在路上。

  英雄事迹,激励后人

  如火夏日,万物丰茂。巍峨秦岭连绵起伏,放眼望去,满目皆绿,处处皆景,如在画中。秦岭北麓,终南山下,一个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乡村接连成片。鄠邑区的乡村不仅乡村建设得好,红色文化传承得也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黄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提到红军长征,当地村民都以红军曾过境鄠邑而感到骄傲,怀揣着对红军将士的尊重和敬佩,实践团队拜访了位于栗峪口村的红军过境户县陈列馆。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红军过境户县纪念馆。刘津麟/供图)

  在讲解先生的徐徐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吴焕先等先驱曾在这里参与黄麻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我们也认识了中弹仍坚持战斗的李先念、用镰刀划开皮肉取子弹的寿娃叔、突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创建川西根据地的徐向前、被毛主席称为“对中国革命立有大功的人”的徐海东;我们更感受到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国家的骄傲,是不变的永恒。一张土炕,一件蓑衣,一盏老油灯,构成了伟大人物的生活。一支毛笔,一只旧碗,一盒墨汁,却写出了“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震撼人心的句子。脑海中不断涌出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画面,如钟声般敲打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弦。

  历史铭记,精神永存

  当地政府也积极发掘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红军过境户县陈列馆是西安文化旅游局指导成立的,以红军过境为主的“过红”精神内涵的党建红色教育基地。该基地通过展示红军过境的历史事件和革命故事,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回望历史,岁月峥嵘,吾辈青年正值艳阳年华,应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精神。

  红心向党,志在四方

  这次红军过境户县纪念馆的参观之程,使我们感触良多,生于当今年代,我们没有战乱之扰,不用担心食不果腹,不用担忧衣不蔽体,优异的生活让我们少了几分拼搏的动力,多了几分侥幸的心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现在想想,红军长征的历史早已融入国家的血脉中,作为合肥工业大学的学子,我们应该传承好这份长征精神,承担好工业报国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传承好这份红色精神,不怕苦,肯吃苦,肩负起建设家国的重任,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好新的历史篇章。

(图为红军过境户县纪念馆内部图。庞云翔/供图)

  红色文化的传承不仅是老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新一代人的责任,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紧跟党的步伐,紧跟国家召唤,将新鲜血液注入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中去,坚实地推动民族复兴的进程。(崔浩然 康苏杭 陶兴 王加宝)

编辑: 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