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效能网欢迎您! 效能热线:96980

探索新模式 抱团种好菜

2023-10-20 10:14 来源:安徽日报 收藏 打印

  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是远近闻名的“菜园子”,当地多个村庄有着数十年的种菜历史。如今的渠沟蔬菜种植状况如何?农业科技如何助力当地蔬菜发展?为此,记者来到渠沟镇采访。

  合作生产——

  产前产中产后抱团服务

  近日,记者来到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油坊村的淮北市华力蔬菜合作社蔬菜基地。看到这个基地的大棚内,蜿蜒向上的西红柿植株上挂满了大小不一的青色西红柿。今年57岁的张长林和他的爱人李书玲正弯着腰,手拿毛笔聚精会神地给西红柿点花。

  “不能太早,早了植株上有露水。中午气温高时也不能点,点上去很快就干了。”张长林说,给西红柿点花相当于授粉,能够提高产量。他种了6亩蔬菜,目前地里有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眼前这一棚西红柿是优良品,抗病性强且果型好。

  油坊村距淮北市区不过20分钟车程,老张告诉记者,到了西红柿成熟季节,他便会每天早晨驾着车把采摘的新鲜蔬菜运到附近市场出售,“一年种两季,收入有10多万元。种菜收入不错,还能顾上家,照顾两个孙子。”

  近日,淮北市民在“淮优”农产品首家专营店——相山区自产果蔬经营店选购商品。本报记者 丁贤飞 摄

  张长林是华力蔬菜合作社的社员。“有什么事,合作社社员能互相帮忙。比如大棚出问题了,可以得到其他会员的帮助,都是免费的。”张长林说。

  油坊村种植蔬菜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淮北市民的餐桌上大部分绿叶蔬菜都出自我们村,村里种植的蔬菜有四五十种,例如木耳菜、上海青、菠菜、苋菜、茼蒿等。”油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光奎向记者介绍,该村的华力合作社目前拥有社员78人,蔬菜种植面积500亩。

  “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既能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也能提供蔬菜市场价格信息。”郭光奎说,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很明显,目前,油坊村蔬菜种植面积已有2500亩。

  蔬菜产业抱团发展好处多。记者从淮北市相山区至诚蔬菜专业合作社了解到,这个合作社拥有100多名会员。合作社负责人牛成河告诉记者,无论是购买种子,还是购买化肥,合作社都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品牌打造——

  安全绿色优质有口皆碑

  在渠沟镇瓦房村,一个个崭新的钢架大棚与蓝天白云相映衬,格外耀眼。这些大棚都是菜农牛成河新建成的。

  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钟楼村整齐连片的蔬菜种植大棚。本报通讯员 冯树风 摄

  牛成河自2011年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如今经营130多亩土地的蔬菜种植。

  “你看到的这一片地有82亩,马上准备种花菜、黄心白菜、红皮莴笋……”提起种菜,牛成河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我们渠沟的蔬菜就是好。”

  好在哪儿呢?牛成河种的上海青可以佐证。

  “我们种的上海青,使用的是直接播种方法,种出来的菜叶片大、鲜嫩翠绿,价格又卖得上去。”牛成河告诉记者。

  牛成河还有一个身份——淮北市“淮优”农产品蔬菜产业协会会长。

  “淮优”是淮北市着力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淮优’品牌每年认定一次。通过评审的合作社生产出来的蔬菜,能卖上更好的价钱。”牛成河说。

  “淮北市成立了‘淮优’农产品蔬菜产业、葡萄产业、桃产业、渔业、甘薯产业等5个协会。”淮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通过建立“淮优”农产品产业协会,严格制定生产规程,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淮优”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对每个“淮优”生产主体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成效显著的“淮优”农产品产业协会给予20万元奖励,并设立100万元“淮优”农产品宣传推广专项资金。

  为大力宣传、推介“淮优”品牌,淮北市不仅积极组织“淮优”农产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丰收节活动,利用全媒体开展品牌宣传,还建立“淮优”配送平台和专营店。

  位于相山区惠黎菜市场附近的“相山区自产果蔬经营店”,正是“淮优”农产品首家专营店。店内上海青、生菜、土豆、黄瓜、辣椒等20多种蔬菜码放整齐。

  “店里的蔬菜都是‘淮优’的成员们生产的,质量有保证,口感好!”店员张露雨告诉记者,店里每天能卖掉一两千公斤蔬菜。

  家住淮北市柳暗花明小区的居民李合章说,专营店里的蔬菜都“带着露水”,非常新鲜。

  科技加持——

  规模效率效益节节攀升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种植蔬菜,看似简单,实则不凡。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油坊村和淮北师范大学成功牵手,科技兴菜水平得以提升。”郭光奎告诉记者。

  来自淮北师范大学的科技特派团会定期来到油坊村,帮助村民解决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进推广绿叶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

  在渠沟镇采访期间,“智慧农业”这四个字不时出现在记者的耳畔。

  9月8日,位于钟楼村的淮北市相山区杨海珍家庭农场刚刚播下了上海青菜籽。“是不是要浇水、浇多少水,我看那个!”杨海珍指着农场入口处的一块大屏幕说。

  记者注意到,大屏幕上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一一呈现。原来,农场各个角落都设有传感器。它们将各类数据及时传送到农场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上。而杨海珍通过手机即可查看农场的蔬菜生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杨海珍看来,智慧农业改变了传统的蔬菜种植方式,提高了种植效率,提升了蔬菜产量。

  “我包了160亩地,如果靠人工管理,那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就是把这些地跑一遍,也得花不少时间。”杨海珍说,农场有了智慧化平台后,只要在手机上一点,就能实时掌握每个大棚的情况。

  渠沟镇郭王村因种植金针菇在当地声名远扬。不过,从2022年,村里种起了羊肚菌。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们村的金针菇种植方式是人工种植,已经跟不上形势。也正因为如此,村里决定进行产业转型。”郭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敬告诉记者,2022年,村集体和企业联手建设了30栋现代化大棚,开始种植羊肚菌。

  “有了科技的加持,我们的羊肚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村民的口袋也越来越鼓。”徐敬说。

  基地建设——

  生产销售供应全链一体

  夕阳西下,渠沟镇土楼街热闹起来了。在这忙碌的风景中,街道上一辆辆大货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些大货车都是来收菜的。

  张长发是一名驾驶员,也是一名蔬菜经纪人。每天,他的工作就是风雨无阻地把一车车蔬菜运到徐州。

  “100筐上海青!”钟楼村村民程晓雨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装满上海青的小货车停放在张长发家的大货车附近。掀掉蔬菜上的盖布之后,他爬进大货车车厢内,拎出一根铁钩,把铁钩挂在菜筐上。随后,一次性把3筐蔬菜“钩”入了大货车内。

  程晓雨家有60亩地,目前种植有上海青、芹菜等。他告诉记者,每个筐子内有30斤蔬菜,“要送多少蔬菜,都提前在微信里说好了。”

  如今,长三角越“抱”越紧密,渠沟镇的蔬菜经纪人们也尝到了交通便利带来的甜头。

  今年,淮北到徐州的淮徐快速通道全线通车,这让张长发兴奋不已,“50分钟就可以到徐州东高蔬菜批发市场,真是太方便了!”

  张长发告诉记者,他一般一天送一车菜到徐州,“一车能装420筐,忙的时候就送两车。”

  “每天从渠沟往徐州运输蔬菜的大货车共计14辆。”淮北市淮优农产品蔬菜产业协会会长牛成河说,除了运往徐州外,当地的蔬菜还销往上海、杭州等地,“我们这里的有机花菜、芹菜等蔬菜在沪苏浙深受欢迎。”

  “我们按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标准,重点打造优质主粮种植基地、笆斗杏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等九大基地,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竞相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相山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7月,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就2022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先行示范区的34个县(市、区)中,淮北市相山区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名列第一方阵。

  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作为曾经的传统蔬菜种植基地,如今正在悄然转型。很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一改过去蔬菜生产者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局面,通过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带领村民共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随着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蔬菜产量和品质得到了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了蔬菜种植积极性,打造更多更高品质的品牌蔬菜,从而使特色农业品牌得到不断发展。(丁贤飞)

编辑: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