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09:27
来源:合肥在线
收藏
打印
开设37个“为企服务专窗”,涉企事项审批材料、审批时限分别再压缩30%以上;全面建成市县两级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建立“涉企犯罪快侦快破快结”等工作机制……。近年来,合肥市公安局创新推出为民利企护航发展举措,严格落实全省公安机关便民惠企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平安、稳定、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合肥市公安局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合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为企服务专窗正在为企业群众办理业务
设立服务专窗,企业办事更便捷
不久前,合肥一家公司负责人焦急地来到合肥市公安局出入境办证服务大厅求助,他急需乘坐飞机出境参加商品对接洽谈会。因出境人员是外省户籍,且签证次数已经用完,需要加急办理。合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为企服务专窗”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依法加快审批流程,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了受理、审批、制证,为企业出境参加商务活动争取到宝贵时间。
合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为助力更多本土优质企业“扬帆远航”,他们打破现有签证证件窗口架构,划定专门区域,开设为企服务专窗,开通“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全面梳理各项移民和出入境便利措施,对在窗口中发现符合条件的,专窗即审即办,避免企业及外籍人才来回跑。同时,为企业及外籍人才提供加急办、容缺受理、免留存护照办理等专项服务,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最大程度压缩时限。
专窗的设立,为企业及外籍人才提供更简化、更优质、更便利的政务服务,推动形成企业“走得出去”、外籍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的良好营商环境。这是合肥市公安局开设为企服务专窗,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缩影。
2023年以来,合肥市公安局开设37个“为企服务专窗”,涉企事项审批材料、审批时限分别再压缩30%以上。推动建设市、县区、派出所三级“公安综合窗口”,107项公安服务“综合受理、一窗通办”,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全省首创外国人来肥就业、居留许可 “单一窗口”,已为数百名持M、F、R护照外国人才提供 “一站式”便利服务。全省率先推出“电子居住证”网上办理,对新开工企业、项目开展上门、预约服务,提供集中办理;推行人才落户“随意迁”,放宽企业集体户设立门槛,一大批企业员工和家属顺利在合肥落户。
此外,通过对接市场监管部门,合肥全市公安机关也进一步精简材料,优化流程,实现特种行业备案“零材料”“零跑腿”。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探索“出生一件事”“车检一件事”等集成服务,并创新推出公安“无证明”办事、外国人才长三角区域“转聘免跑动”、居住证到期自动签注等一系列便民利企服务举措。
肥东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深入辖区企业,针对合同诈骗等常见经济犯罪进行安全防范宣讲
严打侵企犯罪,保障企业权益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命脉”。
合肥公安机关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健全常态走访、宣传引导、快速受案、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第一时间掌握公司被侵权的情况,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与此同时,深化警企协作,密切与辖区驰名商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地理标志产品协会的沟通联系,建立警企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企业在线索发现、认定鉴定等方面的优势,并制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联络室工作办法和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联络员工作办法,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合力。
在“昆仑2023”专项行动中,全市知识产权领域立案168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24人,有效保护了权利人及企业的合法权益。
经济犯罪案件因案件性质认定难等原因,容易出现“报案难、立案难”等情况,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较大。安徽省公安厅出台《全省公安系统积极参与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其中一条举措即规范涉企犯罪接报案,要求依托全省市、县两级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实现涉企犯罪案件“一站式”受理,并设立涉企案件受理专窗,专门受理企业咨询、报案。
在合肥市公安局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大厅墙上醒目位置张贴有接报案工作流程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指引,清晰标明报立案步骤。
去年7月,该中心接到一名创业者报案称,其与一家品牌管理公司就加盟咖啡店签订代理服务合同,但对方未履行约定,认为自己被骗。根据报案人提供的材料,无法认定存在合同诈骗嫌疑,但接报案中心注意到有多起类似警情,安排专人联系核实,发现该公司可能存在以投资加盟为幌子,故意设置障碍导致协议无法履行,骗取报案人加盟费的情况。该案被移交包河分局经侦大队受理、立案侦查,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为更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合肥市公安局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建立企业报案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构成犯罪的企业报案,开通‘绿色通道’办理。对遭受不法侵害、达不到刑事标准的企业报案,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同时,牵头合肥企业成立‘合肥市企业内部职务犯罪预防联合会’,将为企服务从打击犯罪向预防犯罪领域延伸。
今年2月,一名涉嫌诈骗企业货款犯罪嫌疑人被民警抓获,追赃挽损工作同步开展。几天后,报案企业到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经侦大队办理退赔手续,200余万元涉案资金及时返还给报案企业……类似侵企案件的快速办理办结,得益于合肥市公安局涉企案件快侦快破、闭环处置、追赃挽损机制的建立。
合肥市公安局始终保持对侵企违法犯罪“零容忍”态度,2023年以来,全面建成市县两级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建立“涉企案件领导领办包保 ”“涉企犯罪快侦快破快结”等工作机制,侦破各类侵企案件358起,追赃挽损2.3亿元。
畅通警企联系,解决急难愁盼
今年2月18日,龙年春节后开工首日,合肥市经开区派河港港口园区警务室里,民警正忙着为新入职的务工人员办理居住证,在“网上警企议事群”里民警一条条回复企业开工遇到的问题。像这样建在企业“门口”的警务室、警务站在合肥随处可见,随时随地为辖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今年“五一”前夕,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组织了“为企服务专家”团队,深入辖区企业阳光新能源公司,开展以知识产权保护和职务侵占案件防范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团队中的律师对企业员工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员工认识到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和违法后果。民警通过案例教育提醒广大员工遵章守法,同时围绕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案件的预防进行了宣讲。
该“为企服务专家”团队常态化走访企业,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进行把脉问诊,帮助企业发现漏洞,并指导企业建立事前预防和事后应对机制,助力企业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据统计,2023年以来,合肥市公安局持续畅通警企联系,常态化开展“警企议事活动”778场,组建694个“警企议事群”,累计开展法制宣传、提醒告知、隐患排查等各类服务4.3万次,多渠道帮助解决问题492件。持续推深做实“办不成事”问题反映和解决机制,213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通过“容缺办、加急办、绿色办”等服务举措,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4307件。
此外,合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联系包保重点企业项目705家,设立31个“为企服务警务室”,走访企业项目3420家次,帮助排查风险隐患397处,筑牢安全防线。推动建立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县两级食药环知联合执法中心,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指引》,净化营商网上环境,让企业经营发展更安心。(周勇)
编辑: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