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效能网欢迎您! 效能热线:96980

真情付出 书写“优秀答卷”——

记省社会主义学院驻霍邱县三口塘村扶贫干部谢辉

2023-05-31 16:25 来源:中安效能 收藏 打印

  谢辉,中共党员,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人事处副处长。2017年4月任霍邱县夏店镇三口塘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2018年4月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几年来,谢辉牢记党的宗旨,全身心投入扶贫事业,为贫困村群众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得到领导、同事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学好“土话”,深入调研谋思路

  在去三口塘村扶贫之前,谢辉一直在省城工作,没有做过农村基层工作,对基层工作知之甚少。初到三口塘,面对难题该怎么办?谢辉想,下村扶贫,首先面临的就是和群众打交道,语言沟通不畅怎么能行。所以为了尽快融入农村,融入当地 干部群众,方便交流调研了解情况,他主动学说起了当地的“土话”,虽然刚开始口音生涩,但和群众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

图片1.png

  深入调研,谋求发展路径

  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他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致富能手面对面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询问他们对三口塘村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并且做好调研总结,写好民情日记,撰写报送工作信息20多篇,驻村工作日记20多篇。一段时间下来,谢辉成了熟练操着“土话”的三口塘人,每每朋友和他联系问他在哪,他总是笑着回答:“不是在贫困户家里,就是在去往贫困户家的路上。”

图片2.png

  三口塘村党群服务中心

  通过开展遍访、回访和深入的走访调研,通过对党员、普通农户、种植养殖大户、贫困户家中的走访交流,谢辉和队友们定下了初步的脱贫工作思路。

  学好政策,精准识别夯基础

  思路有了,但是到底该怎么做呢?谢辉深刻把握住精准识别是精准脱贫的根基,是最关键、最困难、最辛苦的工作环节。为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准,他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聚焦三个精准,以扶贫先识贫和扶贫先知贫为基本功,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弄清楚,进而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因此,他白天马不停蹄入户调研,晚上学习文件,翻阅材料,主动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归纳总结。通过对全村贫困户逐人过筛,分析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健康状况、劳动技能、生产资料、收入构成、发展意愿等,详细统计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核算了家庭资产状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家庭脱贫措施和个人脱贫措施,预测了年度人均纯收入。按照扶贫政策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到了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一户诸策、一人诸策、多策并举的精准脱贫措施。

  找准路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兴,则民富。按照产业脱贫工作思路,谢辉和队友们认为,只有依靠特色产业发展才能使群众彻底摆脱贫困。他们先从最简单的一户一产业做起。考虑到三口塘村民大多都有养家禽的经验,2017年扶贫队入村不久,就开始在农户中推广麻黄鸡养殖,联系企业提供优惠的麻黄鸡苗,为贫困户建立产业养殖平台。2017年,当年麻黄鸡养殖已经成为一村一品产业,直接或间接为每户贫困户增加年收入5000多元。

  为引进企业带动脱贫,谢辉在队长的带领下,四方奔走,广泛联系本地和外地的技术能人、种植养殖大户、小个体户等不同人士,畅叙乡情乡谊,提供优惠条件,鼓励投资兴业。先后引进和成立了白鹅养殖场、养鸡场、木材加工厂、“泥小子”生态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广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园等一批企业,直接或间接解决了50多户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其中“泥小子”是返乡创业青年夏克明创办的生态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当时,为了引进“泥小子”,谢辉和队友们多次联系在外做生态农业的本村青年夏克明,希望他能返乡创业。可是年轻人干劲足总渴望在外一展身手,不愿回乡。经过谢辉和队友们一次又一次沟通交流,不断地做思想工作,最终夏克明被打动,返乡创业。项目定下后,谢辉和队友们并没有因大功告成而不闻不问,紧接着又帮其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协调争取“光彩行”项目资金30万元帮其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等,为推动项目发展尽心出力。“泥小子”生态农业项目的成功,在三口塘村实现了绿色生态农业零的突破,带动附近一批贫困户就业和共同发展,每年为村增加近5万元集体收入。这些都为三口塘2017年成功实现“村出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20年年底,村集体收入已达50.48万元。

  用心用情,赢得群众一致认可

  几年来,谢辉走遍了三口塘村的角角落落,用真情、用真意为贫困户、老百姓办实事,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村里的贫困户王长贵老人已有65岁,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王大爷的双腿在1998年因为皮肤溃烂没钱治疗,病情被一拖再拖,以致双腿生疮,常年卧床。看到此情此景,谢辉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酸楚。在帮扶过程中,谢辉没有把自己当成扶贫干部,而是把自己当成老人家中的一员。

  为帮助老人治病,谢辉和村卫生室医生李明联系,将老人送入六安市医院入院治疗。在住院前,谢辉每天都到老人家中,为他消炎换药,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在交谈中,谢辉认真记录下了老人的真实想法和内心诉求。经过治疗,老人逐渐恢复了健康。出院后,谢辉又帮他流转5亩水田养殖龙虾。在一天天的相处中,老人早已把谢辉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总跟别人说:“幸亏有了谢辉,我这个孤单的老头子才感觉有了亲人。”

  安心基层,舍了小家为大家

  几年的扶贫生活,几年的坚持,在脱贫攻坚的种种难关和困难面前,谢辉没有逃避和退缩。他不仅是扶贫前线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家中的顶梁柱。几年来,他一直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父母已经年逾七十,儿子刚刚步入小学,妻子在医院工作异常繁忙,即便如此,他依旧奋战在岗位上没有退缩。

  2017年,为了确保三口塘村如期脱贫出列,他经常选择“5+2”和“白+黑”的工作方式,平时加班到深夜,节假日不休息成为常态,积极同队友、镇村干部一起开会分析、研究对策,很长时间都没有回省城的家。2018年刚上小学的儿子多次生病住院,他也未能及时回家照顾。为了扶贫事业,谢辉放弃了很多亲情,很多牵挂。他常说:“我对得起三口塘的老百姓,却对不起我的爱人、我的父母。”

  进村路的泥泞、入户路的曲折,组织的信任,自身的奋斗,群众的期待,家人的支持,这就是谢辉,一个普通扶贫干部的真实写照。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谢辉作为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用4年多的时间为自己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优秀还在继续,答卷还在书写,对谢辉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终点,乡村振兴也许是下一个起点。

编辑: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