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效能网欢迎您! 效能热线:96980

巍巍大别山可以佐证——记皖维集团驻金寨县果子园乡白纸棚村第一书记夏云胜

2023-05-12 16:48 来源:中安效能 收藏 打印

  初春的大别山,草木葳蕤,春茶飘香。采茶不忘种茶人。在安徽省金寨县果子园白纸棚村千亩茶园,正在采摘春茶、收获喜悦的村民们时时感念一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皖维集团驻金寨县果子园乡白纸棚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夏云胜,一个在两年多时间内把全部心血倾注到脱贫攻坚工作,带着真情为百姓做实事,把初心使命牢牢扛在肩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共产党员。

  以村为家,带着老伴一起来扶贫

  安徽省第七批选派扶贫干部通知下发后,时任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党总支书记、时年54岁的夏云胜主动请缨。2017年4月28日,他带领两名年轻人来到对口帮扶的金寨县果子园乡白纸棚村。

  白纸棚村地处大别山腹地。这里山高林密,地少田瘠,还有158户、622人没有脱贫。

  来白纸棚村不久就到了“五一”小长假,当人们尽享假日快乐时,夏云胜带领工作队却坚守在扶贫调查摸底的第一线,一共走访调查了26户。

汇报扶贫工作

  很快,工作队进村,农户家的狗不再狂吠,而是摇起了尾巴。工作队从“两眼抹黑”到熟悉村情;从一个贫困户不认识到与群众打成一片。

  按照规定,工作队每月驻村不少于22天,换句话说可以每周回家2天。在夏云胜的带动下,几年来,工作队一个月回去不了一次。

  工作队三个大男人干事业可以,烧锅煮饭却成了难题。夏云胜看着年轻同事饥一顿饱一顿,驻村一个月后,便把已退休在家的老伴也带到白纸棚村,为工作队烧饭洗衣搞后勤。从那以后,工作队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哪怕回来再晚,都能吃上热饭菜。夏云胜带着老伴来扶贫的举动,一时成为村民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2017年年底,老伴因腰脊椎盘突出,腿痛越来越严重,整夜无法入睡。想让夏云胜陪她去合肥看病,但看到他忙得脚不着地,实在开不了口,一个人回巢湖去半汤理疗。每次去医院,老伴步履蹒跚,孑然一人,常常潸然泪下。过了一段时间,身体刚好了点,又被夏云胜带回了村。夏云胜经常安慰老伴:我现在亏欠你很多,等退休后好好弥补吧。

  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再精准

  近乎“工作狂”式的调查走访,很快让工作队掌握了全村贫困户的“家底”,一户一策、真扶贫扶真贫的实招随之而出。

  “没有夏书记,我们哪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夏书记真是好人啊!”3月26日下午,白纸棚村异地搬迁扶贫户周建霞说着,已泣不成声。现在的周建霞家安在白纸棚中心村,1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窗明几净,出门就是公路,日子过得跟城里人差不多。

  然而,在3年前,周建霞家还住在一座名叫红石岩的大山上,缺水少粮,虫子、蚂蟥多,上下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周建霞家以养鸡鹅为生,收入低。夏云胜一次次手脚并用爬上山,动员周建霞下山。

  故土难离。起初对搬下山,周建霞一百个不乐意。夏云胜一次次上门动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周建霞终于答应了搬下山:“你们这么苦口婆心,多次上门动员,是为我们好。”

  搬下山还要稳得住,关键还是生计问题。搬下山后,在夏云胜引导下,周建霞夫妇养起了黑毛猪。正当夫妻俩甩开膀子大干时,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猪瘟”让他们损失惨重。同样心急如焚的夏云胜,送来多方筹措的5万元救命钱,让他们再次鼓起继续奋斗的勇气,继续从事黑毛猪养殖。眼下,周建霞家现有黑毛猪存栏37头。

  红石岩山上另外6户贫困户,也都像周建霞家一样,纷纷下山,走上了易地搬迁脱贫之路。

  见到老湾村民组郭可志时,他刚卖了7头小猪仔还没回家,一个小时内,他的手机响了好几次,内容都是其他养猪户请教他“猪事”。原来,他早就是全乡乃至全县的养猪能人。

  郭可志清楚地记得,2017年6月一天傍晚,他正在地里种菜,夏云胜带着老伴来到地头,主动跟他拉家常。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夏云胜。得知他家因为父亲车祸、母亲生病,欠债40多万元,夏云胜倒抽了一口凉气,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像现在这样仅仅靠种几亩地,能有多少收入,哪年才能翻身?”那时的郭可志整个人是萎靡不振的,生怕遇到债主,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

  扶贫先扶志。郭可志回忆说,此后,夏云胜几乎天天到他家,一方面给他鼓劲打气,希望他振作起来,一方面与他商讨脱贫出路。2018年3月,郭可志用夏云胜帮忙贷来的1万元小额扶贫贷款,买回4只猪仔饲养,脱贫希望之火就此点燃。2019年饲养100头,当年还清了所有外债。2020年240头,已出栏140头,还存栏100头能繁母猪,饲养了34头牛、17头山羊,可谓越干越有劲,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先富起来的郭可志帮扶了五六户群众养猪。村民漆德梅想养猪,苦于没有资金,郭可志借给她3万元,还借给她几吨饲料。漆德梅如今养猪也养得风生水起。“我之所以有今天,全是夏书记费心的结果。”郭可志由衷地说。

  养猪成功后,夏云胜说本地草场多,建议他同时养牛羊;鉴于繁殖猪仔效益更好,建议他重点发展能繁母猪,就是连建养猪场化粪池该建多深多宽之类的小事,夏云胜也都一一过问。

  周建霞、郭可志只是夏云胜带领工作队脱贫帮扶的两个典型。2年多内,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工作队为158户、622名贫困户量身定做脱贫实招,他们或调整种养业结构、或就地务工、或走上公益岗位,2020年年底全部脱了贫。

  产业扶贫,扶上马还送一程

  产业是扶贫的根基。没有稳固的扶贫产业,即使今天脱了贫,明天可能又返贫。带队驻村后,夏云胜通过认真走访调研、多方论证,确立了白纸棚村以茶水果旅为重点、以产业带就业的产业扶贫思路。

  白纸棚村种茶历史悠久,但品种老化,种植零散,效益不高,必须走规模化之路。首要一步是将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土地流转出来,而要流转土地,谈何容易!

驻村工作队到顾金成、顾其堂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

  那几个月里,夏云胜带领队员挨家挨户反复上门做工作,用“磨破嘴皮跑断腿”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813亩土地流转出来后,夏云胜动员5个能人大户返乡投资创业,以皖维集团230万元扶贫资金作为村集体资金投资入股,办起了村茶园。他与村“两委”研究后,将上级下拨的各类政策性资金统一整合到村创福公司,全部入股到经营合作社,每年按固定比例分红。

  夏云胜原来不懂茶叶,为了选准茶苗、种好茶,他除了向安农大专家请教,还刻苦自学茶叶知识。厚厚一本《茶叶种植与培育》不仅自己经常看,还要求工作队员看。有位乡干部说,在茶叶方面,夏书记后来比他这个学农的懂得还多。

  扶贫资金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这是挂在夏云胜嘴边的话。任何一个项目,他都是审慎决策在前,热忱帮扶在中,严格监督把关在后,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因为他知道,只有扶贫产业旺了,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才有望。

  几年里,扶贫产业大户在经营上遇到任何困难,夏云胜都是有求必应,想方设法解决。2018年至2020年,工作队为扶贫产业大户推销了194万元的农副土特产。工作队刚来时,白纸棚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7.8万元,到2018年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74.13万元。白纸棚村的产业扶贫经验得到安徽省委组织部的肯定,2018年被列为全省“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产业扶贫让白纸棚村摘掉了“穷帽子”,也让贫困户们端稳了在家门口就业的饭碗,仅2020年就安排了贫困人口就业126人,贫困户人均增收6219.8元。黄泥村民组陈荣付便是其中之一。

2020年白纸棚村街道

  67岁的陈荣付当时一家11口人,守着6亩沙石地,一年累到头,收获微薄甚至倒贴。土地流转后,每亩一年租金500元,陈荣付躺在家,一年雷打不动有3495元进账。更来劲的是,陈荣付摇身一变为“打工仔”,在家门口的茶园打工,干些施肥除草之类的活,一天工钱110元。近3年,他家仅务工收入就有11.3万元。提及夏云胜,陈老汉红了眼圈,一个劲说:“夏书记是真的为我们老百姓好啊!”

  2019年9月,夏云胜积劳成疾,体检时查出肝癌。在生病住院期间,夏云胜依然时刻牵挂着白纸棚村的扶贫工作,牵挂着那里的父老乡亲,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曾经4次拖着病体来到村里,最长的一次长达一个多月。一到村,一如既往地投入忘我的工作。在2020年11月去世前的几个月,他最后一次来到他魂牵梦绕的白纸棚村,与队员一起走访贫困户,那时他身体很虚弱,说一句话都很费力。

  两年多时间里,夏云胜先后获得金寨县、六安市、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2月,被追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曾经多次赴白纸棚村指导扶贫工作的皖维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福胜说:“夏云胜一贯党性强,作风正,在原单位就是位好同志。他驻村扶贫期间,忘我工作,履职尽责,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个光荣称号。”

  是的,巍巍大别山可以佐证。

编辑: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