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效能网欢迎您! 效能热线:96980

“大胡子”书记的“扶贫经”

——记安徽省临泉县滑集镇南杨小庄村第一书记虞尚元

2022-05-15 09:45 来源:中安效能 收藏 打印

  虞尚元,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4年至2007年和沈浩同志同一批到蒙城县前胡村任第一书记,2006年被评为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以优秀挂职干部返校。2017年4月以全省第七批“压茬”扶贫干部到阜阳市临泉县滑集镇南杨小庄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2017年至2020年,他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任期考核优秀。2017年被评为临泉县“最美扶贫人”,2018年被评为临泉县“优秀驻村帮扶干部”,2019年被评为“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被评为临泉县“优秀帮扶责任人”,2020年安徽理工大学驻南杨小庄村扶贫工作队被阜阳市评为“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2021年被评为安徽省脱贫攻坚标兵;2021年南杨小庄村党支部被评为省级“五个好”党支部,2021年村委会被评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副金色大框近视眼镜,一张黝黑的面庞常带笑容,两边布满青色络腮胡印迹,还有一身普通的着装,一口夹杂方言的普通话,走在乡间路上和村民打招呼、拉家常,你很难想象到他是一位来自高校的扶贫“第一书记”,却被同事和群众亲切称为“大胡子”书记。

  别看“大胡子”书记看上去有些“土味”,对待群众却充满“人情味”,办起事来可是风风火火,甚至带着“火药味”。三年时间,他带领一个基层组织涣散的贫困村走向省级“五个好”党支部、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他成功动员全省首例大学生村官回乡当选村书记,他实施的“农校对接”扶贫创新举措受到省委书记李锦斌同志专门批示,在全省109所高校推广,他还联系大学生“大手拉小手”,“一对一”帮教活动深受接受帮教的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作为一名“资深”扶贫干部,他的“致富经”被群众津津乐道、深受好评。

  强化基层党建 善解群众心结

  2017年4月,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虞尚元和驻村工作队一起租住了一套贫困户的民房,自己买菜做饭,开始了吃住在村的扶贫生活。地处皖北平原的南杨小庄村,地少人多,全村1400余户,近7000人口。2016年尚有112户贫困户,343人,是全县典型的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基层党组织涣散,干部队伍乱象丛生,5年没有发展1名党员。“贫穷落后”就是南杨小庄村的代名词。

  到村伊始,虞尚元就跑遍了全村18个自然村,走访了所有贫困户。根据对村里情况的了解,他制定了《南杨小庄村党员发展计划》、《村干部管理制度》;根据村和贫困户的现状,他制定了《南杨小庄村村三年发展规划》、《南杨小庄村三年扶贫规划》等规章制度,加强了组织领导,健全了干部工作机制。

  面对村里党建基础薄弱的情况,他动员大学生村官马具广回村竞选村书记,并全票当选,这也是全省大学生村官回乡当选村书记的首例。动员本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张洪利参加村委会选举,并成功当选村委会副主任。动员有志青年、乡村医生马士利和于世敏参加村委会选举,并成功当选村委会委员。从此以后,村两委班子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增强了班子战斗力,尤其是执行力。

  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帮助贫困户脱贫是虞尚元和工作队的工作的重点。“村民们都是特别善良的,只要你交出一颗真心,处理纠纷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就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虞尚元说。一切工作都在阳光下操作,撕破了“人情”网,斩断了“利益”链,凝聚了人气,收获了民心。群众大事小事都喜欢找虞书记,因为他能办事,愿办事,并且从不收受群众的东西,对大家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人。

  创新“农校对接” 国家典型推广

  南杨小庄作为一个农业种植大村,多年来一直存在农产品滞销的状况,很多村民的洋葱、土豆、萝卜都烂在地里,倒在路边,主要原因是没有销路。驻村工作队到任以来,如何破解这一现实难题,解决农民种植的后顾之忧,无疑检验和考验着扶贫工作队的担当和智慧。

  虞尚元经过调研,结合本村实际,决定把 “农副产品进校园”落到实处,探索出一条新“销路”——“农校对接”。在学校的支持下,南杨小庄村的农产品很快送到了安徽理工大学食堂和教职工的餐桌上,当年就销售玉米棒子、土豆、洋葱、辣椒、南瓜、冬瓜和红芋等近10万斤。2018年,安徽理工大学和临泉县签订了面向采购协议,采购农产品的区域从南杨小庄逐步拓展到整个临泉县。2019年,学校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1000亩农产品直供种植基地,进一步深化了产供销对接。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实现了从“自发性、尝试性、摸索性”的初步实践向“平台化、机制化、常态化”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转变,逐步探索出“定点扶贫村+平台公司+学校”的“面向采购”合作新模式,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新路。

  自2017年“面向采购”实施以来,安徽理工大学累计采购农产品1200多万元,此举受到省委的高度重视,李锦斌同志专门批示,要求在全省109所高校推广。2020年,“面向采购”被教育部评为教育系统“精准扶贫”案例并推广。

  2020年,南杨小庄以村集体为主导成立了临泉县珺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1300多亩土地,建成占地面积约50多亩21栋钢构大棚。南杨小庄村村集体收入由0元增长到70万元,集体经济有了收入,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贫困户种养的农副产品也实现了变现,“以购代捐,激活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做细智力扶贫 扶贫根在扶智

  作为高校来的扶贫干部,虞尚元深知教育资源是高校的优势。他联系安徽理工大学团委组织实施的“大手拉小手”“一对一”帮教活动,利用网络(微信和QQ)让每个大学生志愿者与一名被帮教学生对接,随时随地进行辅导。南杨小庄村徐老小学150多名学生成功对接。农村教师也可以和安徽理工大的附小和幼儿园教师进行对接,从而做到资源共享,极好地改善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暑期“三下乡”开展的“田园课堂”等活动更是得到全村父老乡亲的欢迎。

  北方平原地区冬冷夏热,为了改善村小学、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虞书记联系学校捐赠了29台空调,分别给小学、幼儿园和村部进行了免费安装,使师生第一次在学校有了舒适的感觉。在学校的支持下,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安装77盏新能源太阳能路灯,实现南杨小庄道路亮化全覆盖。投入帮扶资金39万元,兴建村民文化广场及道路畅通工程。

  虞尚元还根据高校人才、智力资源集聚的特点,结合地方需求和乡村实际,请来各类专家团队,对南杨小庄村进行全面帮扶。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对南杨小庄村进行了全面测绘,尤其对道路及自然庄排水系统进行了详细测量,同时用无人机对村容村貌进行了航拍,形成“数字村庄”数据。土木建筑学院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师生开展义诊、义检、送医送药、救护培训、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宣讲等活动。经济管理学院结合南杨小庄现有农副产品情况,对农产品种类、种植面积、农户信息等相关信息开展调研、采集、汇总、分析,建立特色农产品数据库。计算机学院结合电商运行模式与要求,完成“定点帮扶村网上商城”平台的开发设计工作。人文学院对村里的农副产品的包装进行了设计,还和临泉县姜尚葫芦工艺有限公司进行了产学研对接。

  上下联动发力 建设皖北水乡

  除了做好脱贫工作以外,那就是要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于是,找领导,跑项目就成了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任务。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虞书记为南杨小庄争取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指标,基础建设资金总计2000多万元。

  经过4年的努力,5.5米宽,近7公里长的柏油路,将南杨小庄村连成一个环状,路面清洁,路两边的行道树整齐划一,犹如一串翡翠项链,将村庄点缀得绿意盎然。新村部投入使用,文化广场建设圆满完成,道路亮化全覆盖,自然村沟塘清淤全部完成。村里还建有一条近千米的沿河公园观景带,垂柳依依,碧波荡漾,这在缺水的皖北十分罕见。河岸一侧是一条宽2米左右的红砖铺就的小路,沟边有水泥护栏,杨柳依依;沟的另一边是4.5米的水泥路,靠近沟旁,分布着梨园、枣园、桃园、野竹园和紫薇园。一个村容整洁、绿树环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业已出现。

  同时,如何让村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文明村民,虞尚元想到了一个法子,不去强行要求,而是潜移默化地去感染。结合美丽乡村、森林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利用房前屋后、沟塘路边的空闲土地,把南杨小庄村打造成“四季花果飘香”的皖北水乡——各家各户,均可以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植果树,树种由工作队来提供,谁种谁受益,结出来的果实,由工作队负责销售。这样,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就有了,环境美了。大家表示,“看着这么美的环境,大家自然就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乡村文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保证了脱贫攻坚战打得赢、打得好。驻村扶贫已四年多来,南杨小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虞尚元感慨万千。他在日记中写到,“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我也痛苦过,彷徨过,但更多的是无怨无悔。因为我自幼在农村长大,曾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因此我有一颗亲农之心,我有一份爱民之意,更有一腔富民之愿。我相信,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努力下,乡村振兴的局面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到来,我愿为之付出我的一切。”


编辑:岳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