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效能网 > 市直效能 > 县区

  • 2025-03-13 15:26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机关效能建设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命题,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徽省以“一改两为”为统领,将效能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干部担当的关键抓手。合肥市作为省会,以制度创新和严格执行为突破口,推动效能建设向纵深发展。其中,肥西县以系统化举措和数字化手段,成为全省效能建设的“优等生”,其经验不仅彰显了县域治理的创新力,更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安徽效能建设:从战略高度到实践深度

  安徽省委、省政府将机关效能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全局!安徽省委、省政府通过政策部署、会议动员、督查考核等多维度推动,形成“全省一盘棋”的效能提升格局。这一战略定位源于效能建设对优化政务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核心作用。肥西县的实践表明,效能建设不仅是作风问题,更是发展问题。

  肥西通过狠抓机关效能,来提升为民为企服务效率,该县仅在2023年,就新增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78%,营商环境优化直接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

  合肥市作为“排头兵”,效能建设上迅速响应省级部署,印发《关于在全市工作效率大提升集中行动中狠抓市直机关效能建设的通知》,构建“纪委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监督体系。通过明察暗访、责任倒查等机制,确保效能建设从文件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

  肥西贯彻当先创新实践:数字化监督与制度刚性双轮驱动。肥西县的效能建设成效,源于其“制度+科技+文化”的三维创新模式。

  数字化监督:群众参与“零距离”

  肥西县效能办开发“效能监督码”系统,将监督权直接交予群众。全县张贴6000余张监督码,群众扫码即可投诉建议,2023年累计处理投诉1535件,办结率100%。这一举措打破传统监督壁垒,实现“指尖上的效能革命”。

  制度刚性:督查问责常态化

  肥西县每年均组织十几批次明察暗访,覆盖1一百多个督查对象,每年发现与整改问题二百件。通过“十不准”行为规范、百分制效能考核等制度,将纪律约束转化为干部自觉行动。铭传乡更以“四比”活动(比学习、进步、效率、成绩)激发基层干部内生动力。

  服务重构:从“多窗跑”到“一窗办”

  在肥西县人社局,国税局等领域推行“综窗改革”,整合11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实现社保、税务联办,企业退休手续跨部门联审。政务服务评价系统引入“淘宝式”打分,倒逼窗口单位提质增效。

  全省推广价值:肥西经验的三大启示:肥西县的成功绝非偶然,其经验对全省乃至全国县域效能建设具有普适意义。

  技术赋能群众监督

  “效能监督码”等数字化工具的应用,破解了传统监督覆盖面窄、响应慢的难题。这一模式成本低、易操作,可在全省推广,尤其适合县域治理场景。

  制度执行须穿透基层

  肥西通过“县乡联动”压实责任,如铭传乡将效能考核细化到30余项日常事务,县妇联将考勤制度与干部评优挂钩。这种“制度下沉”确保效能建设不浮于表面。

  效能建设需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肥西将效能优势转化为招商竞争力,2025年土地推介会吸引60余家房企参与,保利、伟星等企业直言“高效行政服务”是投资信心之源。效能提升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县域经济跃迁提供核心支撑。

  以效能之“进”促发展之“稳”

  机关效能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肥西县的经验证明,只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群众参与,效能建设就能从“软任务”变为“硬实力”。当前,安徽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各地应以肥西为镜,将效能建设深度融入营商环境优化、干部队伍建设、治理能力提升的全过程,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注入更强动能。(余要文)

编辑: 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