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效能网欢迎您! 效能热线:96980

黄山:“五微”行动促蝶变 满城山水入画来

2023-05-15 10:10 来源:中安在线 收藏 打印

  万象更新、蝶变升级,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近年来,黄山市立足本地特色,用好“绣花”功夫、聚焦微观感受,在提升村容村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振兴等“规定动作”之外,走出了一条“五微”引领绿色乡村发展之路。创造性开展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全面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高品质建设徽风徽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山水入画来,全域皆美景”的美丽新家园。

  以“五微”行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今日黄山,一座座乡村民居整洁静美、一项项特色产业迸发勃勃生机,广袤田野被播种下春天的希望,美丽乡村正谱写出振兴的乐章……目前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连续9年位居全省前列,7个区县均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美好乡村山水田园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微改造提升 打造宜居新家园

  乡村风貌改造工程是提升村庄面貌的大事,延续村庄肌理、保存乡土韵味、传承乡村文化。近年来,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奕棋镇的查塘村,从村庄“金边银角地”“房前屋后闲置地”着手,聚力微改造提升,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将当地的自然禀赋、风土人情、农耕乡土文化等元素,因地制宜融入到乡村风貌微改造过程中,一批批侧重保留和传承乡土气息的微改造景观在查塘村随处可见,泥砖、木柴、旧瓦、簸箕等极具乡土气息的物件成为当地微改造的“主材”,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唤起了村民们的乡愁记忆。

  乡村公园整洁开阔、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文化广场一应俱全……查塘村的蝶变,是黄山市全域坚持“五微”行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剪影。近年来,黄山市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禁止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切实保护徽州文脉、保留村庄肌理、保住乡土特色。制定美丽乡村建设“五微”行动实施导则,全域推进净化、绿化、亮化、彩化、美化等“微改造”项目1.5万余个,改造提升中心村593个,系统整治自然村810个,覆盖全域 90%以上乡村。在村庄“金边银角地”、房前屋后闲置地等部位见缝插绿,推进小菜园、小茶园、小花园、小游园、小药园等“微空间”建设,累计打造一米景观、美丽庭院、儿童乐园等2万余个。

  微景区培育 绘就理想乡村蓝图

  时至五月,浅夏悠悠,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行进,视线豁然开朗。青山围绕、碧水流淌,黟县碧阳镇碧山村便隐匿于这乡野田园之间。

  村头农田规整茂盛,青草自然生长,村内游人如织,悠闲地享受着远离都市喧嚣的慢生活。近年来,碧山村立足禀赋,积极运用市场逻辑盘活优质资产资源,打造无门票微景区村庄,在双溪春晓、峥林舞凤、霭峰夕照等碧山老八景挖掘和保护基础上,结合特色培育和发展云门近天、培筠拔节、耕读书苑等碧山新八景。与此同时,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利用,着力发展民宿文化,打造碧山书局、猪栏酒吧、云贤研学、府基山庄等民宿文化空间,极具乡土人情、创新创意,孕育出“栖心碧山”独特IP,乡村旅游日渐红火,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如今,黄山市坚持村景融合理念推进乡村建设,加大微景区培育,持续发展美丽经济。目前乡村旅游已覆盖70%以上村庄,2022年接待游客4004万人次、旅游收入283亿元。

  微创意运营激活振兴好“钱”景

  立足本土资源,点燃创意火花。黄山市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微创意”运营,创新运营体系,优化运营机制,强化运营保障,让乡村有活力蓄财力。

  徽州区西溪南镇围绕“绿野仙踪”主题,推动特色资源整合、文化内涵挖掘,以西溪南古村落千亩枫杨林湿地公园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微创意运营,积极推进“旅游+”,以“慢生活、慢旅游”休闲度假为主题,打造沉浸化、体验化、精细化旅游休憩和居游接待系统,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迎着春风,拔节生长,2017年,西溪南跻身安徽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先后入选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特色小镇、2018年度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荣列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前,全村共有民宿61家,从事旅游行业的村民200多户、近千人,村集体收入超过百万元。

  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4.42亿元、同比增长75.3%,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超50%,农民人均收入多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微循环发展提高生态“含绿量”

  依托生态底色、坚持久久为功。休宁县渭桥乡碧云有机茶园是黄山市碧云茶厂倾力打造的有机茶基地,是该市名优茶出口典范,在茶园绿色防控方面推行有力,建立了一套有机化茶园管理模式,在精益求精中实现黄山茶优越的天然品质。“这是我们360°全景摄像头传送来的茶园实时高清画面,镜头拉近后,还能清晰地观察到茶树的虫害情况。”碧云茶厂负责人查维民正用手机向记者展示茶园的实时画面。2020年,茶厂引入茶科技,实施物联网技术,对茶园实行智能化管控,通过实时采集茶园的气温、湿度、降雨量、土壤PH值等数据,为茶农提供种植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茶叶的最终消费者提供了品质保障。

  满目青翠、茶香满坡……从源头抓品质,黄山市正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实施全域80万亩茶园绿色防控工程,出台无化学农药残留茶园建设技术规范国家级团体标准,推广“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每年投放诱虫黄板2800余万张,农户凭“茶园绿色防控卡”实现销售优质优价,目前茶叶年综合产值达230亿元,鲜叶、干茶抽样欧盟达标率超92%和85%。

  实施“微循环”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如今,越来越多的绿色天然黄山茶走向世界各地,成为黄山的一块“金字招牌”,带富了一方百姓。

  微奉献治理焕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知家事、解家难,说起祁门县塔坊镇响潭村卫生室医生吴勇彪,在村民的心目中他很不简单。行医20余年,他待人真诚友善,接诊时,村民们都喜欢跟他聊聊家长里短,村民发生矛盾纠纷,总会在第一时间到村卫生室评理,诸多处在萌芽状态的“家务事”“邻里事”被一一化解。邻里更和谐,乡风更文明,这些正得益于该村推出的微奉献治理新模式——“塔坊好人和事佬”工作室。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黄山,越来越多的乡村加入到微奉献治理的队伍中来。当前,黄山市实施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工程,推广“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引导先进模范、老党员、老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群众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培育“解忧杂货铺”“逢四说事”制度等自治品牌69个,98%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乡村基层。

  美丽乡村建设百花齐放。一个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村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的“五美”黄山,正向我们迎面走来。(记者 吴昊、潘祯祥)

编辑:岳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