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安效能网 > 司法效能

  • 2025-03-11 17:11
  • 来源: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 作者:

  长丰法院双墩法庭聚焦主责主业,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多元解纷,通过创新机制、下沉服务、强化联动,将司法服务送到企业里、学校里、家门口,不断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人民法庭最接近人民群众,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延伸到哪里。”长丰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虹表示,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人民法院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

  “促发展的法庭”

  近日,长丰法院双墩法庭审理了一件买卖合同争议案件,考虑到被告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双方当事人的实际需求,承办法官决定采用巡回审判的方式,将庭审现场设置在长丰法院“助企为民”法官服务站。

  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法官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耐心释法明理,向他们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原被告双方明晰自身权利义务;同时从情理出发,分析双方长期合作的可能性,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数小时的努力,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公司承诺在规定期限内分批支付剩余货款。至此,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双墩法庭与辖区的双墩镇、双凤经济开发区建立纠纷联调联动工作机制,构建“乡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人民调解员+乡贤”的多方立体解纷网格,以“助企为民”法官服务站为依托,延伸审判职能,积极回应辖区企业司法需求,持续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家门口的法庭”

  “没想到不用跑法院,在家就能打官司,感谢法官!终于把钱要回来了!”84岁的商大爷在庭审结束后感慨道。

  长丰法院双墩法庭通过“云端庭审”系统,成功审理了一起八旬老人高价购买保健品引发的消费纠纷案。案件审理初期,承办法官注意到了原告的特殊情况——年逾八旬、身患疾病、孤身一人前来法院起诉,于是第一时间与商大爷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同时引导当事人通过远程庭审方式参与庭审,并联系上商大爷的儿子,向其详细讲解了远程庭审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最终案件顺利开庭,法院对商大爷要求被告退还货款的诉讼请求依法予以支持。

  从“坐堂问案”到“上门巡诊”,双墩法庭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不断扩大司法服务半径,通过线上调解、云端庭审等司法举措便民惠企,让矛盾纠纷化解于“家门口”。

  “接地气的法庭”

  “原来经常性的谩骂也属于家庭暴力。”“原来家庭成员之间以冻饿或者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也应该定义为家庭暴力。”在长丰法院双墩法庭的“红板凳”故事会活动中,干警们对群众关于反家庭暴力、婚姻家庭纠纷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耐心解答。

  没有会议室,没有讲话稿,就在社区广场、小区家门口,搬来几个红板凳,法庭干警们与群众围坐一起,“红板凳”法治故事会就开讲了。干警们将真实案例、法条律例以通俗易懂、拉家常方式进行讲解,群众口耳相传。

  “红板凳”法治故事会是双墩法庭打造的一个特色普法品牌,以“每月一讲”的形式在社区、企业、校园等开展案例故事宣讲,在案例的选取上,注重选择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简易民事案件,如赡养、抚养、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未成年人保护、妇女权益保护、农民工维权、物业纠纷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案例,实现普法内容与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同频同步”,是宣传法院文化的一张名片。

  “枫”景这边独好,“桥”连万家民心。双墩法庭将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坚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抓苗头,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编辑: 容容